咖啡豆是咖啡树的果实种子,通过烘焙后可制成咖啡。咖啡豆由外果皮、果肉、黏液、羊皮纸(即内果皮)、银膜以及内部的种子组成。根据品种和种植地区的差异,咖啡豆可分为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大类。
阿拉比卡豆占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以较低的咖啡因含量和优雅风味著称,而罗布斯塔豆含量较高,口感偏苦。咖啡豆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广泛用于国际期货市场,价格受气候、地缘政治、宗教习俗等因素影响。咖啡豆行业则是围绕咖啡豆种植、挑选、加工、销售的全球性产业。
云南咖啡行业企业多且规模小,市场高度分散,缺乏龙头企业,竞争激烈。咖啡豆价格下跌导致农户收益下降,种植规模缩小,部分农户退出行业。
咖啡豆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保山中咖、普洱金树、保山比顿等;第二梯队公司为普洱爱伲、保山高老庄等;第三梯队有保山金潞、保山喝客等。
咖啡豆行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1、云南咖啡行业企业多但规模小,市场高度分散,缺乏龙头企业,竞争激烈,面临品牌和供应链挑战。
据2021年统计数据,云南省有420家咖啡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4家,除保山中咖外,其余企业年销售额多在2,000万元至6,000万元之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CR4仅为1.15%,表明市场高度分散,缺乏具有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虽然企业数量较多,但整体规模偏小,市场竞争激烈。
多数企业在生产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竞争力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中国咖啡行业整体呈现“企业多、规模小”的特点,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争夺激烈,同时面临供应链、品牌建设等多重挑战,市场整合和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受限。
2、全球咖啡豆价格下跌导致咖农收益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种植户规模缩小,部分咖农退出行业。
近年来,全球咖啡豆供过于求,导致国际期货价格持续下跌,直接影响了中国咖啡豆的收购价格。2018年和2019年,云南咖啡豆的综合收购价分别为15.05元/公斤和13.37元/公斤,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并长期运行在成本线以下。
由于价格持续走低,咖啡豆种植的收益大幅减少,导致部分咖农难以维持生计。市场供需失衡和价格下行的状况严重削弱了咖农的生产积极性,迫使部分咖农选择退出种植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从事咖啡豆种植的农户数量为38万余户(约114万人),而到了2019年,农户数量下降至20万户(约100万人),降幅分别为47.37%和12.28%。综上所述,受国际期货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咖啡豆种植户规模缩小,部分咖农出清。
云南咖啡行业未来将呈现加工能力提升但集中度低的特点,竞争激烈,龙头企业有限。同时,行业逐渐向精品化、高质量生产过渡,品牌和品质将成为竞争关键。
咖啡豆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云南咖啡加工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链逐步完善,但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龙头企业不足,品牌引导力有限
云南省咖啡生产企业众多,2023云南农业年鉴显示,全省共有超过600家从业企业,其中约450家从事初加工,136家具备精深加工能力,涵盖18家省级龙头企业,较2021年分别增加180家、160家、134家、3家。
目前,云南鲜果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初加工能力超过15万吨、精深加工能力突破4万吨,云南咖啡的整体加工体系日趋完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尽管加工能力提升显著,但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龙头企业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引导和市场统领。中小型企业仍占据主流地位,竞争格局分散,竞争较为激烈。
2、云南省咖啡豆市场正逐步实现赛道分化,向精品化方向过渡,展现出高质量生产和精细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云咖1号”和“云咖2号”等新品种的推出,云南咖啡首次在杯品分数上取得了85.725分的优异成绩,标志着中国咖啡在品质上的突破性进展。
据云南农业农村厅数据,云南咖啡的精品率从2021年的不足8%提升至2023年的14.4%,精品化进程显著加快。与此同时,咖啡豆的定价模式正逐步从依赖国际咖啡期货市场转向根据产品质量定价。
定价模式的转变,既有效激励了优质精品咖啡的生产,也推动了“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的形成,从而为云南咖啡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引导。此外,精品化生产不仅提升了咖啡豆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种植户争取了更高的定价权和收益。
报告获取:公众号『报告智库』回复数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