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22年相比,2023年度申报临床数量有较大增长。2023年中国1类新药的IND受理品种为1241个(共2246件IND注册申请),同比增长31.7%。
推断其中原因可能为2017年后创新药支持政策红利释放,极大鼓励了药企进行1类新药的临床申报,2023年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热度下降,导致1类新药IND数量自2022年来呈略微下降,2023年政府政策大力扶持,申报数量上升明显。
在创新药IND申报药物品种中,化药和生物制品占比远远大于中药。2017-2022年,生物制品的占比呈现波动增长,增势在2023年放缓,占比48.3%,与2022年基本持平。
自2019年,创新化学药占比逐年降低,2022年首次低于创新生物制品,2023年占比47.5%,与2022基本持平。中药创新药虽然一直处于较低占比,2021-2023年均低于5%,但2023年开始呈现上涨趋势,同比增长44%。
除了2020年的Ⅰ期临床数量有所下降外,1类化药和1类生物制品各阶段临床试验自2017年以来一直稳步上涨,直至2022年增速放缓。相比较2022年,2023年申报的各阶段临床试验数量显著上升,其中Ⅰ期临床始终保持数量最多,占比接近50%;临床Ⅱ期与临床Ⅲ期申报数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4.4%和40.2%。
相较于2022年,2023年中国上市的1类新药(仅包括化药和生物制品,不包括1类中成药)药物数量接近倍增。2018年到2023年期间,2022年数量有所下降,但整体上,我国1类创新药上市数量稳步上升。
从2018年的9个品种增长至35个,增长率为289%,具体创新药品种信息如表3-1所示(注:不包含白桦、葎草和黄花蒿花粉变应原皮肤点刺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