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年,数据中心作为其“底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合理布局、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产业调整等,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最终实现“零排放”的目的。该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将引导数据中心产业向集约化、高效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高能耗导致的高电力成本是制约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我国中西部城市具备丰富的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资源,且工业用电需求远远小于东部发达城市,因此电力成本要低的多。
其次,相较东部省份,中西部地区气温要低得多,能够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间更长,可以减少大量的能耗。因此,无论从数据中心运营商成本角度看,还是从中西部城市自身发展转型角度,甚至是从我国双碳政策的战略意义角度考虑,将数据中心逐步向西移都是大有裨益的。
为了解决我国某些资源供给区域与需求区域不平衡的问题,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八个地区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并提出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
据统计,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1,608.89亿千瓦时,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2.35%。未来5年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增长66%,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64%,预计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2,667.92亿千瓦时。可以看出数据中心作为全社会的“能耗大户”,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起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