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如下: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6.7%,低于2021年的62.8%。签约率更是低于15.4%,比上年低了2.9%。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0月24日,统计局发布了9月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市场数据,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2%。另外,虽然9月份16-24岁人口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滑至17.9%,但仍然处于2020年以来的高位。
现在有一个新词叫“灵活就业人员”。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达到2亿人。2亿人相当于中国人口的1/7,这个庞大的数据充分表明现在大部分人更加愿意为自己打工。
统计的失业率,其实是偏低的。统计指标里定义的“失业”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
这就意味着,在家啃老的、回家务农的、考公考研考博的,没进行失业登记的,对不起,你也不算失业。
24岁以下人口的就业形势为什么最严峻?
一方面,2022年高校毕业生高达1076万,同比增长167万人,2000年只有95万。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6.7%,低于2021年的62.8%。签约率更是低于15.4%,比上年低了2.9%。
年轻人就业的问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目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年轻人普遍面临着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市场上的就业形势也比较严峻,年轻人想要找到一份符合自己相应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让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戴了三年多口罩,人口流动受限,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剧烈冲击。企业洞察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注销、吊销企业数量335.5万家,同比2020年上升了19.86%。
再者,大学生就业现在正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不少人踏入了求职的大军,但很多人仍然感觉到非常沮丧,因为市场上的岗位是比较少的,人们可选择的机会也并不多,如果并不想待业在家,人们可能会勉为其难的接受一份工作。
在网络平台不少人吐槽今年求职难
有人表示,广深那边很多国企,一般都要求硕士学历,但我只是普通的二本学历,所以投完简历很多都被拒绝。
也有人说,双减之后都没有职业规划了,其实也是没有办法规划,市场环境每一天都在变,所以我觉得职业规划没有太大的意义,还不如先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还有人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却满是心酸。今年的招聘环境不太好。春节之后,仅有一两个猎头找我沟通,而且薪资涨幅水平也不如去年高,基本在20%至30%之间,能涨40%至50%的都很少了。
很多人说,被裁几个月后都找不到新工作。从去年到现在,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只拿到一家创业型公司的offer,其他都没有结果。现在很多大厂都在裁员,市场上找工作的人太多了。
在今年的泱泱找工作群体中,大多数人估计也只能做分母。
今年秋招有多难?先给大家看个数据,人大和智联联合发布的三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报告,环比数据不看了,只看同比:需求人数下降12.2%,求职人数上升91.3%,CIER指数下降0.67。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1174万人,毕业人数的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面临本专业毕业同学的竞争还要面对其他专业毕业同学的竞争。
很多公司行业业务发展陷入低迷期,很多公司开始砍掉不赚钱的业务进行企业战线收缩,说白了就是不再需要那么多人,需求少了但是找工作的人反而多了,带来的后果就是招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为公司可以挑选的余地变大了。
近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秋招的竞争越来越大,让不少求职者与企业都表示太难了,招聘难~求职难~
随着各大院校的扩招,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更是突破了新高,然而很多企业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可提供的岗位有限,有时候就会出现数百人争取一个岗位的竞争场面。
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企业面临缩招,使得整体岗位相对往年减少很多,招聘标准和条件也更加严格公司内卷、加上在线教育公司因为双减政策而大幅裁员,就业压力不言而喻。
比岗位缩招更残酷的是各大公司大肆裁员。
首先是自降工资。智联招聘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期望月薪也比去年下降约6%。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有扎实的专业体系基础,才能在未来有更好的竞争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让招聘方觉你培养成本更小,上手工作的速度更快,沟通交流更加顺畅。
如果一毕业能进入大厂固然是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我们完全可以再中小厂先锻炼个两三年再社招进入大厂,曲线救国也未尝不可。
但是我们在选中小厂的时候,主要还是要考虑公司业务有没有前瞻性,公司的愿景是不是为了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只有这样的公司才具备成为独角兽的潜质。那些动不动就要超越这个超越那个公司的选择的时候还是要慎重。
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为45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2022年共有212.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考公比例,5年翻番。2022年,硕士研究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11%,显著高于2021年的4.3%。
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44.4%的毕业生首选国企,同比上升1.9%,17.4%选择民企,同比下降1.6%。国企热、考公热、民企冷,反应的是本届毕业生的求稳心态加剧。
每当经济增长放缓,就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时候,考公和国企事业单位,都会再度成为求职者心目中的“白月光”。
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事实证明目前为止中国劳动力市场依然保持坚挺。但经济减速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一个根本性挑战:中国高校培养的大量毕业生遭遇就业难。
就业难更多的是一个短期问题,对于中国大学毕业生来说,需求是会有的。
2022年上半年岗位需求实际上是大于求职人数的——在100个城市中,93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人倍率保持在1以上。
不仅如此,未来岗位比人多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剧,因为从2022年开始,至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
放眼全国,不少省份的退休人数体量已达“百万级”。北京、江西、内蒙古等地都在300万人以上,广东超700万人,浙江更是高达915万人。
岗位比人多,为啥找工作还这么难?
这就涉及到一个经济学专业术语,叫“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
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但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
如果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就不能顺利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此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适应要求的低素质劳动者原来即使有岗位也会陷入失业状态。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欠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则欠缺相关的人才,从而导致空位的存在。
所以,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本文地址:https://www.baogaozhiku.com/7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