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预制菜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目前行业仍处于渗透率初期,未来仍可加速成长。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56亿元。
预制菜市场规模和销售情况
预制菜是针对家宴大菜制菜程序繁杂特点,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简化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餐饮趋势的变革,预制菜也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
预制菜需要专业人员通过食品工业技法,对各类菜品原料进行专业分析,针对食材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有针对性地研发,严格控制油、盐、糖及各类营养成分的含量与配比,通过中央厨房集中生产,科学包装保持菜品的商业无菌环境;部分菜品需采用急速冷冻技术并在零下18度存储与运输,以及时保障菜品的新鲜度和口感。目前,按照食用方式来划分,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支持绿色食品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完善预制菜所在的食品行业安全,推动预制菜行业进一步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预制菜需要用好的食材和工艺吸引消费者,大众对预制菜的习惯和需求还在养成中,提升品质有利于让更多消费者看见预制菜的优势。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6%;比2019年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0%。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7178元,增长12.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与2019年相比食品烟酒增长8.6%。
从2021年中国消费者购买预制菜产品的目的来看,71.9%消费者出于节省时间的目的购买预制菜;其次是美味、不喜欢做饭,分别占比36.9%、30.4%。此外,健康、不会做饭也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目的,分别占比26.6%、24.9%。
2021年“双11”期间,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某电商平台的成交额同比增长约2倍。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冷链技术水平的逐步完善,预制菜行业在餐饮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迎来行业风口。
在消费升级及广阔市场空间的吸引0下,企业和科研机构对预制菜的开发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且地域性较强。目前A股市场之中,与预制菜相关的上市公司共19家,其中包括广州酒家、安井食品、国联水产等多家企业都为华南地区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我国在业存续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共有7.19万家。仅2020年一年,新注册预制菜相关企业就达到1.25万家,同比增长9%。中国预制菜企业目前toB与toC之间比例为8:2。对于预制菜市场的发展前景,“预制菜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作为餐饮产业的下一个万亿市场,预制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关注。其中,上市公司在布局方面更是一马当先。国内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更是受益于预制菜行业高景气度的典型。华西证券研报称,味知香收入规模随着市场扩张和行业需求增长稳步提升,2016-2020年的收入从2.91亿元增加到6.22亿元,连续5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收入规模快速增长不断强化公司在预制菜行业的规模壁垒。
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B端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需求增加和C端市场‘宅家文化’‘懒人效应’,以及‘烹饪小白’群体的增多,给整个行业提供了利好的背景。相对来说,一、二线城市对预制菜的认可度相对较高。随着消费端的认知,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未来预制菜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区域性预制菜要走向全国化增长,最核心的是要构建全国化供应链以及强大的冷链体系。部分做预制菜的企业目前还不具备有全国推广的渠道建设力,强竞争力企业则更具优势。
中国各地消费者口味差异较大,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本土化饮食文化,因此目前预制菜行业虽处于蓝海竞争阶段,但呈区域化发展态势,不会形成个别企业垄断的市场格局。
预制菜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预制菜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预制菜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本文地址:https://www.baogaozhiku.com/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