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物育种发展趋势现状(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未来中国将加快提升生物育种创新能力抢占农业产业发展制高点,当前生物育种技术已成为国际育种的前沿和核心,正在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不断深化基础学科布局,抢占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制高点。

2022生物育种发展趋势现状(生物育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2生物育种发展趋势现状

生物育种市场规模、生物育种发展方向如何?生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对解决我国种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促进粮食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生物育种领域,虽然科研领域的工作从未停止,但由于商用落地的政策限制,我国的种质资源优势还没有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在高中阶段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生物的育种技术体现着当代生物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应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多项关于种子行业的政策,目的是推动种业生物科技技术的发展,完善种业市场的监管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

种质资源是研发育种的重要基础,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最终品种的性状呈现有很大影响。我国具备丰富的种植资源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种质资源长期库1座、复份库1座、中期库10座、种质圃43个、原生境保护点199个;长期保存物种2114个、种质资源保存总量突破50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生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生物育种技术被研发出来,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各国的社会生产和经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与生物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目前我国在农作物育种方面,还是以传统的育种方式为主。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9年种业市场规模1192亿元,2020年增至1213亿元。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种子行业具有巨大、稳定的市场需求。预计2021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将达1242亿元。

在生物科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出现农业生产当中,应用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能够更加精准的找到更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优良基因,并且通过对基因的分析和重组,将这些好的基因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了新的农作物品种。应用这种新的育种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而且使得农作物的品种更加优质和高产,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伴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不断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不断改善,在社会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转基因种子的增产、降本等优势能够让农民、种企、消费者三方受益,因此生物育种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在全球中能够生产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二十多个,总种植面积高达30亿亩,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转种植面积位居前三,其中美国种植面积最大,达到40%左右,其次是巴西为27%。

就农作物种植结构来看,目前全球转基因种植品种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四大品种,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大,占据全球总播种面积的82%,其次是玉米,占据全球总播种面积的33%。到目前,玉米和大豆是全球中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棉花是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基因经济作物。目前对于转基因小麦和水稻的推广方面,各国采取保守姿态,预计未来以上两大品种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中国将加快提升生物育种创新能力抢占农业产业发展制高点,当前生物育种技术已成为国际育种的前沿和核心,正在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不断深化基础学科布局,抢占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制高点。重大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产量品质和抗性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等研究取得重大进展,驱动农业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促使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技术升级换代与叠加整合,推动精准化、智能化、工厂化种业革命。

生物育种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生物育种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生物育种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报告智库知识星球社群 报告完整版 已分享到『报告智库知识星球,本社群每年更新优质报告20000+,营销策划方案每周更新,一年365本电子书、读书笔记及各行业精品资料下载,? 点击这里 即可加入!
本文地址:https://www.baogaozhiku.com/750.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知识星球
公众号